2022年5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通知,公布了《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和继承人名单》,我院共有6位名老中医专家列入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此,我们特推出专栏,为大家介绍我院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浙江省名中医、肿瘤科主任中医师、——林胜友教授。
“你要相信我!也要相信你自己!”
“谢谢您!林医生!我今天又要来门诊了,每次回去我都能如释重负,心情变轻松!”这是62岁的胰腺肿瘤患者王女士(化名)在杭州市中医院肿瘤科林胜友教授这里就诊的第三年,每次结束门诊,她都会对林胜友说这样一句话。
三年前,王女士因黄疸发现胰腺恶性肿瘤,淋巴结1枚转移,经历了术前术后共18次化疗后,王女士当时的身体状态变得非常差。经朋友介绍,王女士找到了林胜友:“我刚来的时候就像半只脚进了鬼门关,一点东西都吃不下,吃了就想吐,晚上也睡不着。最要命的是,我全身疼的啊!那时候真是太难受了。”
“很多肿瘤患者在经历了手术和放化疗后,身体机能状态遭遇了非常大的改变,生活质量的下降加上心理状态的障碍是患者与肿瘤抗争路上的绊脚石。”面对王女士的病情,林胜友主张西医治疗与中医治疗并用,“面对不良的副反应,中医药的治疗在改善机体免疫力的同时还能对抗肿瘤进展。”
林胜友还邀请王女士进了他组建的病友群。作为群主,他总能在第一时间回复患者的疑惑和问题:“与肿瘤作斗争,我与你们同行!”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王女士的精神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善,疼痛得到了缓解。最重要的是,她恢复了对抗肿瘤的信心。
“肿瘤克星”建议,良好的心态是养生的基础!
林胜友在患者群中有一个响亮的外号叫“肿瘤克星”。在他的门诊中,很多肿瘤患者都会问,为什么有些人很注重养生,却得了癌,而有些人烟酒不离口,却还活到九十九?对此,林胜友认为,良好的心态是养生的基础。有些人得了癌症,自己先把自己“吓得半死”,不积极治疗,反而将轻症耽误成了重症。
现代医学认为,肿瘤的发生有四大原因:遗传、环境污染、生活习惯和年龄。林胜友说,同样两个老人,一个偶尔抽烟喝酒,但如果定时作息,饮食卫生,定期锻炼,总的来说就是健康的。另一个不抽烟不喝酒,但整天通宵麻将吸二手烟,饥一餐饱一餐,心情抑郁,就容易患癌。
林胜友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就像朋友一般,患者愿意唠唠家常,倾诉内心的苦闷,他恰当的幽默也总能给诊室里的患者带来一丝光亮。他解释,耐心温柔的交谈能疏导患者的情绪,认真诚恳的倾听能疏泄患者的郁闷。
防癌从细节做起,不能当生活的“留级生”!
林胜友提醒,要防癌,一定不能当生活中的“留级生”,要活得有质量。
中医最大的养生理念就是“顺其自然”。林胜友自己平时饮食就特别注意时节性,根据自然规律选择食物,反季节蔬菜或是一些“稀奇古怪”的菜,他基本不会吃,也不会去吃夜宵。
虽然工作非常忙,林胜友还是要抽出时间去户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有时在办公室感到非常疲劳时,他会什么都不想,放空自己5到10分钟,躺着、坐着、靠着都可以,整个人会感觉非常舒畅。
林胜友,中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名中医,浙江省151人才;省市共建医学重点学科、省中医药“十三五”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第二届国家名医盛典“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获得者;兼任中国预防医学会中西医结合预防与保健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肿瘤精准医学分会副会长、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医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膏方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临床、教学、科研33年。提出中医肿瘤“辨病辨证相结合,兼顾其他疗法对中医证候影响”的辨证观点,倡导“精准辨证施治,暖心医疗服务”理念;擅长各种肿瘤防治,尤其是老年肿瘤防治;持续研究中医药辅助肿瘤手术、放化疗、靶向、免疫等治疗增效减毒作用及中医药预防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研究成果在临床上应用,取得较好疗效。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子课题、科技部行业专项、省科技厅重大创新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等26项科研项目,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在核心期刊发表医学论文132篇,其中SCI 10篇;著作3部。
门诊时间:
武林院区:周三上午
丁桥院区:周一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