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建院70周年】春华秋实六十载,医术仁心一脉承——我院举办中医妇科传承创新学术论坛暨全国名中医何嘉琳从医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2-11-21    浏览量:2326

20221121日,《都市快报》第15版整版刊登了杭州市中医院建院70周年“西湖国医高峰论坛”——中医妇科传承创新学术论坛暨全国名中医何嘉琳从医6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专题报道。本次会议旨在大力推动浙江省中医妇科流派学术交流和传承创新,以传承凝聚力量,谋求中医妇科事业的创新发展。栉风沐雨六十载,朝乾夕惕一甲子。2022年不仅是我院建院70周年,也是何嘉琳教授从医60周年,亦逢何嘉琳教授被授予“全国名中医”称号,实为意义非凡的一年!全文内容如下:


在杭州,只要提到何嘉琳的名宇,几乎所有的女性朋友都会说:“认识的,就是那位气质很好,调理不孕不育很灵的送子娘娘”。

何嘉琳教授是杭州市中医院终身学术导师,中医妇科学术带头人。她出身中医世家,自幼便跟随父亲何少山先生,抄方、把脉、认药、读书,打下了坚实的中医基础。

今年7月,何嘉琳教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第二届“全国名中医”称号。这份荣誉的获得,是对何老几十年如一日坚守从医初心最好的回报,也是她从医60周年收到的最特别的礼物。

六十年行医生涯 点滴医患真情成为最宝贵的财富

1119日,2022年首届“西湖国医高峰论坛”一中医妇科传承创新学术论坛暨全国名中医何嘉琳从医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国医大师葛琳仪,国医大师王永钧,全国名中医、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会长范永升,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曹启峰,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农工党浙江省委会主委葛明华,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院长肖鲁伟,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方建国等领导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曹启峰在致辞中说道,何嘉琳教授作为何氏妇科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既能继承祖业,勤于钻研岐黄之术,又能博采众长,勇于创新,提出“能中不西,衷中参西”的临床理念。在融会贯通流派学术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将流派的学术影响力、学术地位带上了新的高度。她守护广大女性的健康和福仙,为培养后辈鞠躬尽瘁,值得我们所有中医药工作者学习。

国医大师葛琳仪在致辞中表示,何嘉琳教授从医60年来,擅长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在不孕症、复发性流产等妇科疑难疾病方面,取得了诸多突破性的成效。“何嘉琳教授平易近人,视患如亲,始终以仁心施仁术,守卫女性健康,给无数家庭带来了生命的希望。在我心目中,她就是名副其实的送子娘娘”。

杭州市中医院党委书记李艳娟说,在何老六十年的行医生涯中,始终把培养一支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人才队伍作为学科建设、流派发展的重中之重。“站在新起点上,衷心希望何老能继续把这份热爱的事业延续得更长久,为我省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广大女性朋友的健康继续贡献力量!”

“六十年行医生涯,一幕幕动人场景,点滴医患真情,成为我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温暖着我,激励着我。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即将进入耄耋之年,只要人民群众需要我,中医的传承创新需要我,我定将在有生之年,竭尽全力多做贡献,回报社会和人民。”

何嘉琳教授说道,“六十载行医生涯如同白驹过隙,我的青葱岁月、黄金时代都是在杭州市中医院度过的,是医院培育我成长。作为一名市中人,我对医院怀有深厚的感情;我热爱自己的医院,值此医院七十周年华诞之际,谨祝医院发展再创辉煌!”

作为医生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就是看着一张张怀孕产子后欣喜的笑脸

今年是何老从医60周年,也是杭州市中医院建院70周年。上周,杭州市中医院中医妇科举办了病友亲子会,现场来了很多经何老调理后怀孕产下可爱宝宝的老朋友,他们都希望能亲自对何老道一声感谢,现场让人感到无比动容。对何老而言,医生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大概就是看着这一张张怀孕产子后欣喜的笑脸。


张女士和丈大刘先生这次是专程从湖南老家赶来的,他们的女儿今年已经6岁,扎着两个小辫子,活泼可爱。见到何老,小姑娘甜甜地叫了一声“奶奶好!”,何老也慈爱地摸了摸她的头。

“没有何老,就没有我们现在这个小家庭了!”时隔多年再见何老,或许是回想起了当年求医路上的的艰辛,张女土的眼眶又红了。

“我结婚时已经28岁,在老家算是很晚的了,爸妈亲戚三天两头催着我们赶紧要孩子,我自己也很喜小孩,可备孕了两年,一直怀不上。”张女士说,丈夫知道她着急,一直宽慰她,可越是这样,她心里越是觉得过意不去。他们专程去医院做过检查,结果显示刘先生没有问题,张女士患有黄体功能不足的毛病。

2014年底,张女士好不容易怀上了,可不到3个月,就因胚胎停育住院流产。她说.那是自己最黑的日子。“我躺了整整两天,什么都吃不下,直默默地流眼泪。”

也正是在那时候,张女士从病友那里听说了何老。还记得第一次看诊,还没说上两句就便咽了,何老没有急着看病,一边宽慰她一边跟她“闲聊”起来,在“闲聊”中问完了病史。经何老调理了2个多月,她就顺利怀孕了。

和张女士有类似经历和感触的人不在少数,这些年来,杭州市中医院中医妇科门诊23万人次,年出院5500人次。一个个家庭经过何老及其中医妇科团队的精心调理,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圆满和幸福。

杭州市中医院中医妇科成为全国中医妇科界“金名片”

俗话说“医不三世,不服其药”。“浙江何氏妇科”发源于晚清民初,至今已有170余年历史。虽然那时还没有妇科的提法,但在杭州石牌楼里,有一位名叫何九香的中医长于诊断、医风端正、用药精准,他开的“女科诊所”门庭若市,备受杭城百姓信赖。

何九香正是何嘉琳的曾祖父。百年后,何嘉琳继承祖辈衣钵,成为了“浙江何氏妇科”第四代掌门人。

“追忆起我师从父亲何少山的六年学习生涯,那段日子虽然异常辛苦,但是我甘之如饴,在医学的海洋里徜徉,我刻苦勤奋,钻研业务。”何嘉琳还清晰地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她已担任科室副主任一职,但是为精进医术,她毅然辞去了行政职务.从此全身心投入,跟随伯父何子淮临诊学习整整三年,那三年医术突飞猛进,并成为全国首批老中医何子淮学术经验继承人。


从父辈处学习传承(左一为何嘉琳,左二为何子淮,右二为何少山)

何嘉琳尽得二老真传,又加入自己独到的诊疗经验,对各种科疑难杂症得心应手。学术上,她力主“整体气化,三因治宜;阴血为本,阳气为重;重视奇经,冲任损伤;肝肾为要,共为先天;重视后天,固护脾胃”;临床上,她传承了何氏妇科“调冲十法”“调肝八法”“治带四法”“解郁三法”“治崩三法”的治疗法则,同时又完善充实了门派中的“调奇经八法”“安胎七法”“育麟五法”等多种特色治疗大法。

今年已78岁高龄的何老依然身体力行,亲自坐诊,坚守在中医事业的一线。“虽然我已进入耄耋之年,但每次到了诊室,看到一双双期盼的眼睛,想到背后一个个家庭,就觉得还是很有力量,希望能在我有生之年为中医事业多做点贡献。”何老说。

半个世纪以来,杭州市中医院中医妇科经过数代人的共同努力,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9张床位发展到现在的140多张床位,不仅在规模上有了扩大,在科研、教学、临床等多个方面,都已成为全国中医妇科界的一张“金名片”。

对学生传道、授业毫无保留 培养了一大批遍及海内外的优秀人才

“中医药事业历经千载而不衰,延绵百世而不坠,究其根本,在于传承。何氏妇科是中医药文化的一笔宝贵财富,它属于国家,更属于人民。”作为何氏妇科第四代代表性传人,何老深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义。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她就开始考虑中医妇科的传承问题,并逐步搭建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过硬的流派工作室团队。

凡是分到科室的学生,她传道解惑,毫无保留,不仅是科室终身学术导师,更是第三、第四、第六、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姓不姓何不是问题。我的学生几乎都是外姓弟子,不囿于本院、本省,而是桃李天下。”目前,何老门下的学生和弟子都已成长为全国各地各级名中医及骨干人才,其中3位成了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继承指导老师、4位浙江省名中医、1位浙江省青年名中医。此外,她还培养了第三、第四、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5人,全国各地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5人,浙江省中青年临床名中医培养对象12.......

何老学术继承人、科室主任赵宏利说,何老不仅对自己的学术经验继承人们传道解惑,倾囊相授,而且对所有前来跟师学习的进修、游学的医生们,都一样毫无保留,因为何老十分关心中医的未来,她是尽己所能为年轻一代中医的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目前我院成立有浙江何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以及多个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浙江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等。其中何嘉琳所在的中医妇科现有医生35人,全国名中医1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4人,省国医名师1人.省名中医4人,市名中医5人,高级职称医师16人,设有中医妇科博士、硕士学位点,博导2名,硕导12名,硕士生比率62.9%;博士生比率25.7%

何氏妇科第五代传人、省级名中医、杭州市中医院副院长章勤教授表示,人口问题事关国计民生,浙江省把“浙有善育”纳入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政府对生育问题高度重视。中医妇科秉承何氏妇科传统经验,从孕前调理呵护,孕后精准保胎,帮助无数家庭圆了“孩子梦”。今年8月,医院生殖中心高分通过国家卫健委考核,获批开展辅助生殖项目,将通过中西医手段帮助更多家庭实现育儿梦!